为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菏泽市积极探索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
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力求重点突破。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煤改电煤改气480万余户。
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请您谈一谈,生态环境部如何抓好落实?李干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的有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累计完成18个行业3.9万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提前一年完成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核发。这种有保有压的做法,就是要树立守法企业受益、违法企业受损的绿色发展导向。截至目前,丹江口水库所有监测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为此北京市重点实施主要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和改扩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重大工程,动员北京技术资金雄厚的企业积极参与水源区水质保护。在加大公共服务支持力度,增强群众获得感方面,北京支持水源地建设了淅川县思源学校、栾川县三川镇养老中心、邓州市杏山引水工程、丹江口市柑橘大市场、神农架林区兴隆寺村入村道路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如北排集团运用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运营十堰渗滤液项目,首创集团接管东风水务公司,北京碧水源对十堰市及相关县市区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托管运营等。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对口协作的工作要求,北京市研究编制对口协作规划,从2014年至2020年,每年拿出5个亿(河南湖北各2.5亿元)用于对口协作。
中关村科技园积极开展园区共建,农林科学院、京能集团、北排集团、北控集团、首创集团、清控科创以及碧水源等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水源区建设,涉及环保、文旅、光伏发电、风电、饮用水、扶贫等20多个领域。社会力量也在广泛参与产业合作。
同时,还引导京企在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投资1000多亿元。北京支持国家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落户邓州,开展组团式产业扶贫,建设淅川渠首北京小镇项目;支持建设西峡香菇、淅川软籽石榴、内乡杜仲、邓州黄金梨、栾川连翘、卢氏绿壳鸡蛋、竹溪茶叶、竹山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村发展,打造了一批绿色农产品品牌;在水源区实施了邓州市杏山生态旅游小镇、西峡县丁河猕猴桃小镇、栾川县北京昌平旅游小镇、内乡七里坪乡旅游小镇、卢氏县五里川特色文化小镇等项目;支持丹江口吕家河民歌村文旅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2014年12月27日进京通水,截至今年2月15日,北京已累计接收南水超43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Ⅱ类水质标准。南水北调来水已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3%,直接受益人口1200余万人
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9年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已经启动,排污单位可在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首页网上办事栏目查询办事指南。其他行业的排污单位于11月30日前完成申请,核发部门于12月31日前完成核发。在2019年12月31日后建成的排污单位,应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产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请并取得排污许可证。依法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或者申请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予以处罚。
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今年云南省共有14个行业大类21个行业中类的排污单位需申领排污许可证,包括畜牧业03、食品制造业1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77、通用工序等。
其中,行业大类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通用工序的排污单位需在5月31日前完成排污许可证申请工作,核发部门于6月30日前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根据规定,排污单位应当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在2019年12月31日后建成的排污单位,应在启动生产设施或者产生实际排污行为之前申请并取得排污许可证。其他行业的排污单位于11月30日前完成申请,核发部门于12月31日前完成核发。情节严重的,报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停业、关闭。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19年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已经启动,排污单位可在省政务服务网上大厅首页网上办事栏目查询办事指南。应当取得排污许可证而未取得的,不得排放污染物。
其中,行业大类为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6、通用工序的排污单位需在5月31日前完成排污许可证申请工作,核发部门于6月30日前完成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依法应当申请排污许可证但未申请,或者申请后未取得排污许可证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改正或者责令限制生产、停产整治,予以处罚。
今年云南省共有14个行业大类21个行业中类的排污单位需申领排污许可证,包括畜牧业03、食品制造业14、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15、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77、通用工序等。根据规定,排污单位应当依法持有排污许可证,并按照排污许可证的规定排放污染物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日处理设计规模3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目标。昨日,记者从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杭州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提升改造3000个,其中西湖区40个、萧山区350个、余杭区210个、富阳区440个、临安区550个、桐庐县700个、建德市260个、淳安县450个,计划12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相关工程共涉及900多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0多万。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说。与此同时,市建委还发布了《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层面为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提供详细指导。备受关注的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又有了实质性进展。目前全市已有131个乡镇(街道)、1722个行政村有了8869个污水处理设施终端,多数日处理能力在30吨以下。
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努力做到农村污水处理民生实事项目人民群众满意,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提升,为推进乡村振兴,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杭州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5个试点先行,提供全市推广样本参照经过污水处理设备全面体检,发现在不少农村,原有污水处理设备在农户端、管网及终端存在应接未接、应接漏接,导致农村生活污水无法全部收集,或是管网堵塞破损导致进入污水渗漏到河道,导致污水处理不达标等问题。
当前,各地已将纳入2019年民生实事提升改造工作的3000个终端设施一一分解到乡镇街道、明确到每个终端,并建立了详细的提升改造任务清单和时间计划。与此同时,260个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工作也已列入2019年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其中西湖区5个、萧山区50个、余杭区20个、富阳区35个、临安区35个、桐庐县15个、淳安县70个、建德市30个。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全面掌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终端现状,去年该部门在各区县市的共同配合下,完成了全市移交运维的8869个污水处理设施的全面调查评估,并将全市问题设施和无动力设施都纳入了提升改造计划,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农村污水处理水质达标、设施完好、功能齐全、环境优美;日处理设计规模3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基本实现标准化运维。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以来,全市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桐君街道梅蓉村、分水镇新龙村和临安清凉峰镇白果村等地选取了5个试点,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提升改造先行先试,为全市层面推进项目改造提供样板。
市水建中心以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污水改造提升项目为例介绍说,该项目兼顾了景观性和实用性,处理后的水质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可直接排入配套的湿地景观池,处理设备既实用又和当地景观有机相融,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的鲜活一景。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亟需全新的技术标准、示范项目进行引导提升。深化千万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中的基础一环,杭州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建设最早起步于2009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极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为杭州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助力市水建中心以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污水改造提升项目为例介绍说,该项目兼顾了景观性和实用性,处理后的水质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可直接排入配套的湿地景观池,处理设备既实用又和当地景观有机相融,成为当地美丽乡村的鲜活一景。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力争年底前基本实现全市日处理设计规模30吨及以上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标准化运维目标。当前,各地已将纳入2019年民生实事提升改造工作的3000个终端设施一一分解到乡镇街道、明确到每个终端,并建立了详细的提升改造任务清单和时间计划。
市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备亟需全新的技术标准、示范项目进行引导提升。昨日,记者从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了解到,今年杭州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提升改造3000个,其中西湖区40个、萧山区350个、余杭区210个、富阳区440个、临安区550个、桐庐县700个、建德市260个、淳安县450个,计划12月底前全部完成改造任务,相关工程共涉及900多个行政村、受益人口50多万。
与此同时,市建委还发布了《杭州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提升改造技术指南(试行)》,在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层面为全市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工作提供详细指导。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去年以来,全市在桐庐县江南镇环溪村、桐君街道梅蓉村、分水镇新龙村和临安清凉峰镇白果村等地选取了5个试点,进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终端提升改造先行先试,为全市层面推进项目改造提供样板。